2月7日,春运进入第十三天,铁路上海站(下辖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上海西站、南翔北站、安亭北站、安亭西站)迎来节前客流最高峰,发送旅客65.6万人次,创下该站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当日,铁路上海站增开西北、东北、中原、湖北、云贵、川渝、江西、湖南等方向旅客列车161列,并且2月8日0点至5点增开夜间列车100列。
2月4日,徐州电务段道岔主管工程师陈林,带领信号工尹洪杰等10余人一夜未眠。6个钟头的时间里,他们通过集中监测系统,对徐州东站京沪场286个道岔牵引点,进行3轮循环盯控,并参与6次上道扫雪除冰作业。
春运期间,京沪高铁加开夜间动车组,管内区段开行列车192对,处于咽喉区段道岔一天要转换上千次。盯控道岔及轨道电路,确保安全运转的责任,像千斤重担压在陈林等人的肩上。
“特别是在雨雪天气,夜间户外温度最低可达零下10摄氏度,随时可能出现积雪积冰挤岔问题,影响行车安全。”陈林介绍说。
自1月31日23时徐州上空飘起雪花以来,他和同事就轮流开展扫雪除冰应急值守,不间断开展集中监测分析,适时开启道岔融雪装置,及时抢修故障道岔及信号设备。
同样的现场坚守,不同的职能分工。2月2日,安徽阜阳雪越下越大,地面积雪最大厚度达10厘米。当晚,阜阳工务段阜阳西综合维修工区工长薛小岁早已带领工区职工做好扫雪准备。
3日0时,“天窗”(指没有列车运行的那段时间)命令下达,薛小岁第一时间带领职工上线组道岔扫雪除冰任务。
夜幕下,行人踩在积雪上,脚下“嘎吱,嘎吱”作响。铲除结冰、清扫积雪、喷涂防冻液……作业现场,薛小岁把清扫滑床板积雪工作“揽”在自己手中,弯腰认真清扫每一处积雪。
一组道岔有几十块滑床板,弯腰就得几十次,手上还得不停地用力。持续飘落的雪花没有让他“白头”,反而很快化成雾气消散。
凌晨3时许,天空下起了米粒大小的冰雹,一粒粒“砸”在脸上生疼。薛小岁和同事互相鼓劲,加快清扫动作,在“天窗”结束前10分钟,他们顺利完成扫雪除冰任务。
2月3日凌晨,位于杭台高铁上虞南站附近的铁路高架上,气温低至零度以下。“00后”接触网工季辉迎着凛冽的寒风,攀附在6米高的接触网杆上,脚踏着横截面仅有7厘米的腕臂,利用安全带将自己半吊在空中。
“每个零部件的螺栓,都要用力矩扳手进行紧固。每个绝缘子表面都必须清洁干净,一旦造成绝缘子放电、闪络,就会导致跳闸影响列车运行。”季辉说。
春运期间,高铁动车组的高密度开行,让每段接触网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季辉和他的同事们,每周都要对管内高铁线路进行至少一次的巡视检修,攀登上一个又一个接触网杆,以确保各类供电设备的安全稳定。
寒夜里,通宵的不止季辉一人。当城市早已灯光渐熄归于沉寂,上海动车段虹桥动车运用所检修大库内,依然灯火通明,26组动车组正在这里紧锣密鼓地进行一级修作业。
刚刚处置完一起全列广播失效故障的技改组工长马佳佳,还未来得及喝口水,对讲机中就传来另一起由冰冻引起的故障信息。
由于北方连续强降雪,不少进库动车组都挂满了冰凌,为本就紧张的一级修作业增加了难度。“必须先除冰,才能确认设备状态。”专门负责除冰任务的张正宇一边搓着冻得通红的双手一边说。
“春运期间客流量大,动车组跑得多,一级修作业量也由平时的52标准组,激增至77标准组。”马佳佳告诉记者,“为提高检修效率,让更多车健康上线。所内二级修作业人员大都加入一级修作业团队,8台一级修检修机器人也全部上线连轴运转。”
2月4日3时14分,K4636次临客列车缓缓驶出南京站。坐在驾驶室内的,是来自南京东机辆段的“客货兼备”机车乘务员田骏,这也是他担当春运临客值乘任务的第三个年头。
“开客车与开货车完全不一样。”田骏告诉记者,“每一个细微操纵,都会直接影响旅客的乘坐舒适度。特别是停车,必须全程带着‘电门’,保持牵引力,轻推慢刹,保证车钩拉伸,才能平稳顺滑。”
清晨,列车缓缓抵达蚌埠站。完成交接后的田骏,看着天空中飘下的鹅毛大雪,刚刚落地就被站台上的客运员清扫干净;满是雾气的车窗内,坐着一个个期待回家团圆的旅客……“这一刻,一切的辛苦都值得了。”田骏感慨道。
今年春运,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里货机代客培训的机车乘务员还有857名。他们在运输、调度等部门的指挥下,转移“战场”驰援春运,牵引起一趟趟临客,载着更多的旅客奔赴家的方向。(记者 王力)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