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内经济总体回升向好,GDP同比增长5.2%。但钢铁行业由于供给强于需求、成本重心实际下移幅度小于钢价降幅,呈现“需求减弱、价格下降、成本高企、利润下滑”的态势,行业不容乐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2月全国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10.19亿吨、13.6亿吨,粗钢产量同比持平、钢材产量同比增加5.2%。国内钢材市场呈现震荡下行局面,国内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111.60点,同比下降11.07点,降幅为9.02%。其中,长材指数平均值为115.00点,同比下降13.12点,降幅为10.24%;板材指数平均值为111.53点,同比下降9.85点,降幅为8.12%,钢铁行业进入下行周期,阶段性亏损、长期低盈利是新常态。
公司是广东省重要的钢铁企业,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快速推进智慧制造和数字化运营建设,将数字化、智能化与钢铁制造结合,全力打造智慧工厂。未来将持续投入炼钢生产智能管控、棒材连轧集控、检测智能分析识别、仓储智能发货等智慧制造项目。在深挖自身潜力的同时,推进广东省内钢铁企业整合,通过极致的专业化分工,挖掘更大的潜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的通知》。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累计研制45项以上钢铁行业智能制造领域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和装备层、车间层、工厂层、企业层、产业链协同层各层级标准。
公司主营范围包括制造、加工、销售钢铁冶金产品、金属制品、焦炭及煤化工产品等。公司围绕宝武集团“三高两化”的战略部署和“全面对标找差,创建世界一流”的管理主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深耕渠道建设,加强市场研判,采取灵活多样的销售模式,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智能定价、供应链金融、智慧交互等营销新模式。公司营销体系完善,形成多种销售渠道及模式,现主要采取自营直供与经销代理相结合的模式;持续推进产城融合,推动钢铁生态圈建设。
公司积极推进广东省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按照“管理延伸、体系覆盖、属地运营”的管理理念,积极探索“网络钢厂”的商业模式,整合广东省内民营短流程钢铁企业,提升规范民营钢铁企业的质量,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增强公司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原辅料采购采取低库存策略。主要原料有稳定可控的渠道:进口矿采购以国际大矿长协为主,以确保主要铁矿质量稳定可控;煤炭采购以国有大矿长协采购为主,同时择机采购高性价比的现货焦煤、喷吹煤,在质量可控的同时,保持成本具有竞争力。
采购模式包括招标采购、比价采购、议标采购、挂牌采购、指数定价等。公司不断探索采购模式创新,优化库存管理,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市场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螺纹钢、中厚板、线材,其中:螺纹钢广泛用于房屋、桥梁、道路等土建工程建设,主要应用在基建、房地产等行业;普通线材广泛用于房屋、桥梁、道路等土建工程建设,主要应用在基建、房地产等行业,工业线材用于制作螺栓、螺母、螺钉等紧固件,制造弹簧、轴承、齿轮等汽车、电气机械零件,应用于汽车、机械、建筑、家电、五金工具、金属制品等行业;板材用于制造各种容器、锅炉的炉壳和桥梁结构,汽车大梁结构、江海运输的船壳、机械零部件、大型构件、模具等,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机械制造、容器制造、造船、桥梁建造等行业。公司建材产品深耕华南市场,品牌认可度高,市场竞争能力强。中厚板质量、服务、品牌等方面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但产品规模不大、品种规格有待优化。工业线材主要以华南和华东地区为主,市场开拓不断深入,品牌逐步得到市场认可。建材用材、工业线材、中厚板在广东地区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8%、12%、22%。
公司坚持以宝武集团“整合协同,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变革创新,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经营总方针,坚持“四化”发展方向、“四有”经营原则,坚决贯彻落实“四个不动摇”。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锚定“98135”三年战略发展总目标。
公司依托宝武集团以及中南钢铁高质量钢铁生态圈,联合宝钢股份600019)、鄂钢、重钢、昆钢等开展采购、销售、技术支持、市场维护等多方面协同;借力宝武原料供应有限公司、欧冶工业品、欧冶云商等平台,构建更为开放、共享、智慧、高效的原料供应链体系和产品销售体系,提升资源保供和产品销售能力。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经营理念,从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延伸,采取灵活多样的销售模式和配送服务体系,客户渠道维护扎实,终端客户粘度高,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客户个性化需求满足度高,可快速响应客户端技术需求,借助国内先进的产销管理系统,可实现客户各类标准+α个性化需求。
公司地处粤北山区,大宗原燃料主要来自于进口,从广州、珠海和湛江等港口运入,产品集中销往珠三角地区,一定意义上属于“两头在外”,与沿海钢铁企业相比,外部物流成本处于劣势。广东省内长流程钢厂较少,原燃料采购资源渠道匮乏,采购价格和运输成本相对较高。
公司拥有集矿石加工、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主体生产工序和炼焦、制氧、热电、焙烧、动力、运输、精整和热处理等辅助工序共30多条生产线,主要生产设备达国际先进水平,并配备有先进的检测、试验和自动控制装备,是广东省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中国重要的船板钢、工程机械和水电站用高强钢板、建筑结构用钢板、桥梁板、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生产基地。近年来公司提出以“98135”三年战略发展目标为引领,体系化推进“567系统工程”,坚持差异化精品路径,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在制造能力提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公司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设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开展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具备在工业线材、特殊钢棒材领域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或重大应用项目的能力。重视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持续研发投入,建立中间试验场,配备冶炼、轧制、热处理等先进试验平台,组建广东省冶金粤北质量检测中心,配置了NDT低温落锤实验机、冲击实验低温仪、激光共聚焦显微境、原位分析仪等一大批先进检测设备,为产品开发、工艺优化、工艺进步、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强力研究开发手段。注重科技人才培养,拥有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研究开发队伍,具有独立开发钢铁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能力,在对外科技合作、品种开发、质量提升、工艺改善等科技创新工作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公司科技成果显著,拥有国家有效发明专利500余项,每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连续多次获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荣誉称号,近三年(2021-202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冶金科技奖一等奖3项,宝武集团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三等奖3项、广东省冶金科技成果奖41项,韶关市科技进步奖7项。
公司地处全国经济龙头广东省,为广东省本土最主要钢厂之一,地域优势明显,一是区域钢材需求量巨大,广东省是国内最大钢材消费市场,钢材生产量低于其实际消费量,是钢材净流入地区;二是物流运输便捷高效,公司具备“短、平、快”的优势,合理分配铁路、北江水运和双程汽车资源,24小时到货率能够达到93%;三是废钢资源丰富,广东及周边省份废钢回收市场活跃、资源充沛。公司所处区位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基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等多重战略的扎实推进,在城市建设、交通、工业制造业升级等领域,蕴含了巨大的钢材需求,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公司长期深耕珠三角及广东邻近省市场,通过持续的市场投入和精心的品牌塑造,产品的质量和声誉在华南市场拥有较大影响力,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和稳固的品牌形象。公司持续以区域协同的新型运作模式,推进广东省内存量钢铁产能整合优化,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品牌的市场保供能力,拓展市场渠道和销售范围。公司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区位发展契机,不断优化产品、传播品牌、维护客户关系以及坚守诚信经营,推动市场占有率的稳步上升。
公司依托宝武集团“一基五元”产业生态体系,在绿色资源、智慧服务、产业园区、产业金融等方面全面协同发展,借力宝武原料、欧冶工业品、欧冶云商等平台,构建更为开放、共享、智慧、高效的原料供应链体系和产品销售体系;背靠中南钢铁高质量钢铁生态圈,联合鄂钢、重钢、昆钢等开展采购、销售、技术支持、市场维护、产效协同等多方面协同,优化产品结构及成本效益。
公司坚持数智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以宝武集团“4321”数智任务为牵引,向智慧制造2.0迈进。通过推进中南大数据中心建设,提高数据管理效率,充分挖掘数据价值,赋能业务及经营管理;推进“宝罗上岗”,替代现场“3D”岗位,有效提升劳动效率、提升现场操作层面智能化水平;推进智能产线建设,通过智能化手段促进“操检维调”、“一线一岗”等专项管理变革,推动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提升。
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围绕产销研一体化服务市场、快速响应用户需求、解决使用端技术难点,通过智慧营销、一键下单、智慧物流数字化等新模式,与客户信息数据交互、流程串联、形成线上一体化协同,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提供定制化的服务,采取灵活多样的销售模式和配送服务体系,建立售后异议分层分级管理模式,快速响应客户诉求,加强客户体验,客户渠道维护扎实,终端客户的粘性强,用户满意度逐年提高。
公司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积极践行绿色经营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废气超低排工程,先后完成有组织评估监测、无组织评估监测评估,充分得到了各级政府、广大客户和全体员工等的认可;持续提升制造体系能力,搭建铁焦平衡生产组织,持续提高铁钢界面运行效率,推动铁钢轧全流程制造协同体系能力改善,实现极致效率、极致稳定的生产局面;持续推进产品结构优化,提升精品材核心竞争力及盈利能力,拓展品牌效益,建设精品公司;全面提升质量体系能力,从标准、技术、管理、操作、监督等维度,全面梳理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点,快速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2023年公司铁、钢、材产量分别为705万吨、802万吨、85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2%、持平、增长19.9%。全年销售商品坯材998万吨,同比增长11.4%;实现营业收入390.14亿元,同比下降0.9%;营业成本381.32亿元,同比下降3.0%;营业利润-0.17亿元,同比增加9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9亿元,同比增加103.8%。2023年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公司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违章就是犯罪”“隐患就是事故”安全理念,持续夯实安全责任体系基础。2023年,公司安全形势稳定可控。
公司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绿色经营取得新成效。一是上下齐心,动员全体干部员工参与废气超低排工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厂区大气降尘同比下降明显,厂区及周边环境质量大幅改善。二是坚持大力推进“极致能效”工程,实现节能3.64万吨标准煤、降碳9.47万吨。
公司通过系统策划“810”工程,产线万吨钢平台。通过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优化、智慧制造项目、操检维调一体化等管理变革,劳动效率大幅提升,企业运营质量明显改善。
公司坚持“产品结构转型升级不动摇”的高端化发展路径,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快产品转型升级速度,工业材、螺纹钢、板材等产品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
面对严峻的市场,公司眼睛向内、深挖潜力,各单位、各责任部门降本项目化、体系化运作,降本增效成效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