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公布了第二十届第一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奖名单,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文体和水务工程管理中心负责建设管理的“深港莲塘/香园围口岸及配套东部过境交通枢纽工程”荣膺殊荣。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简称“詹天佑奖”)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于1999年联合设立和颁发,是我国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建设项目科技创新的最高荣誉奖。
莲塘口岸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基础建设项目,是推动跨境“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整体交通联系。项目将深港与粤东、赣南、闽南跨境运输连为一体,打通粤港澳大湾区大动脉,促进香港与深圳等周边城市的合作及发展,为全面深化粤港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口岸设计旅客通关能力为3万人次/日,共有64条旅客查验通道,货运为15000辆次/日,交通流量为17850辆次/日(货车15000辆次,小汽车2000辆次,大客车850辆次)。
莲塘口岸旅检通道的启用,也进一步提高了香港与深圳和粤东地区,以及邻近省份的人员流动效率,对于大湾区整体建设担当着策略性联系作用。
口岸依托大数据分析、5G等多种先进技术,创新采用车辆“一站式”通关和旅客“无感通关”模式,为旅客打造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
深港两地政府首次联合举办建筑方案国际竞赛,两地采用同一建筑设计方案,以深港分界线为界,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时开工、共同完工。最终方案采用“光影·流·岸”设计理念,将深港联检大楼连为一个整体。
莲塘口岸是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中较早提供全专业全流程BIM正向设计项目,荣获国际最佳BIM设计奖、全国龙图杯一等奖等国内外BIM类大奖14项。
市建筑工务署组织编写了从设计、施工、运维等72个BIM标准,形成了以BIM为核心的标准和业务流程体系,为BIM规范化、标准化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这是华南区首个BIM策划、工厂化预制、装配式安装的机房项目,拥有425平方米空间、75个阀件、3800套螺栓、240米管道、290片法兰。项目构件加工仅用时2个星期,现场安装仅用36小时,实现了现场“零焊接”。
超大规格装饰条幕墙采用工厂化预制、现场整体吊装固定,安装方便。较传统的大立肋幕墙由多个铝合金型材拼接而成的施工技术,该技术减少了脚手架的搭设,节约了成本,减少场地的占用、施工的相互干扰,以及大量现场高空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解决了非规则、双曲面、大规格外倾幕墙高空施工难题,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形成1项省部级工法。
这是首次提出客货分层设置的立体口岸交通建筑,以立体换空间,旅检、货检在空间上垂直分布,最大化集约利用土地。这也形成了立体口岸建筑在查验设施布置、结构舒适度分析、人货监管分流、特殊消防疏散等规划设计方面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设计还采用创新车辆查验模式,打造深港间首个客、货运均采用“一站式”通关查验模式的口岸,实现“一次停靠、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首个旅客“无感通关”模式实现了卫生检疫和行李物品监管的智能化,改变了传统通道式查验的模式,大大提高通关效率和旅客的体验感。为提升通关效率,设计改善了通关体验,建设了国内首台超大型“CT型H986”监管设备,通过“CT”技术对集装箱实现不开箱查验。同时,项目还建成了深圳陆路口岸首个拥有8个查验位的“冷链查验平台”,实现冷链货物“不断链”。
口岸设计及施工过程加入了大量的绿色环保元素,务求在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特别是旅检大楼的环保配置及设计、场地的照明系统等,尽量善用天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由于项目地理规限,旅检大楼的设计以多层重叠的方式以达至节约用地,保留大面积土地作为绿化空间,绿化规划占用地面积的21%。建筑则采用高效益及绿色的手法,包括简约饰面、自然采光通风、循环再用水、低辐射玻璃、以及低折射率屋顶等。
此次莲塘口岸项目捧回“詹天佑奖”,是获得“鲁班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后荣获的又一重要奖项,充分彰显了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在政府投资建设工程中“廉洁、高效、专业、精品”的方针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