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现在,我们要讲的就是这个思想上的小失误给我们的工作、企业和本部门乃至本人,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塑胶行业也不例外,知道这个利害关系后。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塑胶产品品质误判的发生与原因。我们大家知道塑胶产品的缺陷有:顶针断颗,顶白、顶高、变形、尺寸超差、收缩、走胶不齐、浇口位冲花、混色、杂点、粘胶、拉白、拉裂、针偏、顶裂、粘模、困气、气纹、拖伤、披锋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批伤、刮花、擦伤、压变形、手印、漏擦油污、胶丝残留、灰尘等现象。
那么,最容易让我们出现误判的几个因素有:镶针断颗,顶白、顶高、变形、尺寸超差、收缩、走胶不齐、浇口位冲花、混色、色差、杂点、粘胶、粘模、沙眼、拉白、拉裂、针偏、困气、气纹、拖伤、拖高、披锋、批伤、刮花、擦伤。现在,我们逐一来分析。
所谓镶针断颗是指:塑胶产品的半制品中的柱子孔位内有多胶或者深度不够,造成了在组装时打螺丝无法打到位或者根本无法打螺丝。这时我们完全可以判定该部品NG,不可接受。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螺丝到底能不能打到位的这种情况,当然完全堵死柱子孔的那肯定是报废的。如果,M3或者M4螺丝长度比柱子完全断颗的深度要短,那我们做品质管控的判定当然是接受OK的。那另一种情况,该部品深度有要求的,而客户也是按部品柱子的深度要求收货但又不影响客户的组装。这时我们在现场要做的是先开异常单据,马上做隔离动作标识异常的部品,随即通知到品质工程师、QA工程师或业务工程师反应该情况。寻求降低产品报废,最终的允收或是拒收又或者是须立即修模,得听从相关工程师意见后再做定夺。
做过塑胶制品品质的同事肯定不会陌生了。无非就是塑胶制品在出模时模具顶针顶出产品后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白圆圈状。我们第一时间可以直接判定NG或报废,但是有顶白出现时我们要先了解该半成品胶件是否要喷油、要喷什么样的油能否可以盖得住;其次是该塑件是几级外观面怎么组装的,装好后会不会外露出来在成品表面的显眼处。这是我们要对其进行分析后再做最终判定。
也就是塑胶产品表面处有出现白圆圈状并高出产品平面,用手去触摸有凸起的手感。准确来说是NG要报废的,但是我们还是要了解顶高后的产品是否真的要报废。从几个方面去做综合判定:1、该塑胶半制品是否是一个内装件,组装后有无影响产品的使用和功能。2、产品顶高总的来说也应该有个程度,但是如果是一级外观面那就不行的。在不影响整个产品的组装、功能、外观、尺寸的,我们在现场做品质管控时还是要求生产部门改善后再生产。做出确认后再出货!
变形要分包装前积压变形、包装后挤压变形和生产中产品出模后就有变形的几种情况。首先,产品变形是有正公差和负公差的。如果有就按正负公差来判定,如果没有就按在组装中有无影响组装和成品后的外观来进行判定。在制程品质控制中要尽量做到产品不要积压;包装材料也一定要符合PE工程规定的包材规格。但是,在生产中假如变形的原因是在模具设计不合理或者试模时也有变形,那就按样板生产。因为,任何一款塑胶产品要生产首先要经过试模、签样、试产再生产的,所以不用太在意。当然,公司或客户的工程研发那边也有可能忽略这一点,生产中我们品质人员尽可提出来做建议。
3、测量手法和读数是不是有误?比如,用卡尺测量塑胶半制品外壳的长度时,我们是否做到被测量塑件与卡尺是垂直平行的?是不是已经做到外测量测量点是否是最大点的数值,内测测量点是否是最小值?在测量数据的时候是不是我们所用的力度是否过重了?如果是五金件的话,我们是不是卡的太松所致?有没有认真看清楚测量工具最小刻度值才读数呢?
比如,柱子的槽位公差我们一般用的是刀口千分尺并且是用钢锯锯下来测量,那我们是不是用的是普通的千分尺去测量?
在测量盲孔的深度时,我们所用的针规外径与盲孔内径值是否相差太远?是否做到了针规与盲孔位的最底端已经放到位后读数与取数的?当然,在我们做制程精确测量时如果测量手法、受控工程图纸、所用的测量工具都没有问题,那就是成型参数和模具那边的问题了。比如,塑胶半制品长度尺寸与宽度尺寸在成型时达到了受控工程图纸的要求后,它的二级外观面(即,产品侧面)出现严重的拖伤现象,那就影响成品后的总体外观,那也是不可接受的。这也许在工程方面也会允许尺寸超差,但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开出异常联络单通知相关工程人员进行确认后再做最终判定。如果是盲孔位的深度超差,那就模具镶针的问题了,但是它不影响组装,我们同样要要求相关工程人员进行确认后再做最终判定!
塑胶半制品的收缩是指在制品表面出现凹陷的现象,实际上是不可以接受的。但是,我们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综合判定:
3、模具方面 也许是半制品胶件某处胶位太厚所致。也有可能是出模时,胶件是被拉凹陷的也不一定或者不收缩的话会产生二级yid面拖伤。
以上三种情况一旦发生,我们在现场品质管控人员先第一时间通知到生产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比如生产领班、生产调机技术员或生产高级技术人员等。然后,开出异常信息反馈到相关工程人员进行综合判定后再做允收或拒收动作。
我们同行都知道走胶不齐就是指半制品胶件缺胶,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缺胶都是报废NG呢?是不是所有半制品走胶不齐都要调校成型参数呢?答案:不是所有走胶不齐都得调校成型参数或者要报废的!走胶不齐到底需不需要调校成型参数,我们要从根本上去了解它。
前面三种情况我们要参照客签样板、限度样板、AOD板进行确认!最后一种情况,我们就直接判定NG了,但是有必要与前面三种综合起来进行综合判定。原因很简单,因为同一套模具在不同机台生产所表现出来的品质状况亦不同或者是以前有过类似品质状况发生,同时我们也借助品质不良台账进行确认!必要时,我们可以通知相关工程人员提供技术帮助。我们同行也知道一点,同模同机不同料也会难免有此类情况发生,切忌!
浇口,就是进胶口的位置。一但出现冲花就会出现在产品表面,有明显和不明显之分,同样做制程品质不要一棒子统统打死,不是一但出现冲花就NG,我们要做的是正确判断。当然此类情况一旦有,无论如何都是不可继续生产的,要马上调校成型参数或检查是否模具的问题。同时,我们做制程品质管控的相关人员在拿不定主意时,要通知相关品质助工或相关工程管理人员进行确认。
混色与色差,是我们在做制程品质管控中是最熟悉不过了。同时,也是增加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所在。最容易出现混色的半制品胶件就是色粉拌原料生产的胶件。首先我们要判定它混色是否NG,先弄清楚客户的允收标准和每次来的原料是不是同一家供应商的,还有就是色粉与原料的配比,同时还要注意此机台设备是否适合做这款色粉拌原料生产的塑胶半制品。
我们也知道,不是同一家供应商所供应的原料与所用的色粉也难免有色差出现。以前,我们总是被客户抱怨为什么每做一批单都是颜色不统一。盘根究底,是我们对生产成本太敏感所致。如果用抽粒料生产我们认为它的成本比色粉拌原料生产高,但是抽粒料生产的混色、色差报废率低颜色稳定而色粉拌原料生产报废率高,据不完全统计色粉拌原料生产的报废率在高达20%以上,长期下来哪个成本高便可见晓了。那在制程品质管控那边,我们可以让品质工程、业务工程提供技术支持。比如,色板、色差值、色差仪或者对色光源箱等。我认为在制程品质管控中针对混色的塑胶半制品最好能有相关工程签的限度板、AOD板和NG留样板进行长期保存,有出入的必须封存起来不得参照!!
在不同的客户要求下,一些杂点有的可以允收,有些得报废!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下,客户那边也会提供相应技术帮助。比如,提供异物菲林。这也是仅仅不够的,我们通常都知道有些异物看似超过标准的。比如,东芝、苹果客户异物直径要求0.1mm,但是实际异物直径是0.15mm可是它在塑胶半制品的一级外观面塑胶内层0.2mm深度,也是程现出模糊状态,在60cm到45cm的距离以40W或60W标准日光灯源下眨5次眼睛也未必看得清,此种情况也是能接受的。还有一种情况是两点之间的距离要求,如果是两异物之间距离要求是50到45mm,以≤0.15mm的两个点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很模糊两个小点距离<50或<45mm呢?是不是就判定NG呢?这可要工程那边给答案了,我认为在40W或60W标准日光灯源下眨5次眼睛也未必看得清的,也一样可以允收。
塑胶半制品的粘胶与粘模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粘胶是指半成品塑胶件的一级外观面和二级外观面出现不规则伤疤状的凹印;粘模是指半成品塑胶件的螺丝柱、定位柱、定位骨完全被粘在模腔内。但是,粘胶有的是要看程度的,总的来是完全不可以接受NG的,包括粘模都是NG的。如果此类情况我们制程品质管控中未发现,只能说明我们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了。
在塑胶半制品当中,沙眼有的与模具无关,有的与模具本身有很大关系。它同样也会出现在半成品胶件的表面或者是侧面。如果不是模具本身材质的问题,那就看大小或者直接NG。为什么这样说,第一,我们要看客户在塑胶半制品当中是否有投诉过此类问题;第二,有沙眼的塑胶半制品做好成品后,影响外观。最主要是看客户那边,如果异物很小若在≤0.1mm或≤0.15mm的大小深度也在0.1mm以内有一点也应该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生产中要求改善后生产。要是是模具本身材质的问题引起的,那就马上开出异常信息反馈给到相关工程人员进行跟进改善寻求最佳处理方案作最终判定。
我们现在做塑胶品质管控有的同行已做了些年了,对拉白、拉裂的异常应该被客户投诉过吧!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拉白、拉裂它一般会出现在塑胶半制品哪些地方呢?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实两者比较一下,拉白情况没有拉裂的严重。拉白也分程度,像 京瓷 那样的大客户他们就要求我们供应商不管什么程度拉白就是不行,会影响到组装好成品后的使用寿命。大家都知道东芝与京瓷是很大的日资世界500强跨国企业,所以半制品胶件有拉白就他们判定就NG了。但我们也会观察塑胶半制品中由于模具行位问题导致拉白,可是塑胶半制品骨位没有被拉变形的情况下我们是加工出货的。同样不会影响组装成成品后的使用寿命,但拉裂是要报废的哦!镶件位、柱子根部、扣位处,只要没有拉裂,只有拉白但不影响组装与打螺丝功能并且不影响产品的寿命,也是可以加工出货的。具体的情况,也要看看客户要求。我们在生产中,也会开出异常报告知会相关工程人员进行跟进处理。
这里我们说针偏是指模具内镶针偏斜,导致塑胶半制品的螺丝孔偏大,孔径尺寸偏大在产品组装中,打螺丝滑牙,严重影响产品的功能和使用。在做制程品尺寸的质管控同事可注意了,孔径尺寸一定要控制在公差范围。如果孔径尺寸大,就要告知品质助理工程师以上级别高层管理进行判定和跟踪,并寻求最佳品质判定才出货。
塑胶半制品困气是指模具的模腔内因排气系统未做好导致此类情况发生。在塑胶半制品困气的现象有以下几种情况:
综合起来就可以得出这几个问题,骨位缺胶、骨位烧焦、骨位烧白和烧黑、扣位缺胶、夹线、定位柱缺胶。是不是都可以给予全部判定NG呢?答案是要看情况的,首先我们要注意到这几类异常以前是否有过投诉,它们的程度是不是一样的?然后,我们在样板管理中有没有骨位缺胶、骨位烧焦、骨位烧白和烧黑、扣位缺胶、夹线、定位柱缺胶的限度样板、AOD板和工程确认样板包括客签板上有没有类似的异常。如果有此类的样板我们制程品质管控中要严格遵守此类样板去做允收和拒收的动作,如果没有我们制程品质管控人员就第一时间开出品质异常单据联络相关工程管理人员进行综合判定后,再作最终判定。
所谓气纹是塑胶半制品中在进胶口位置对应的一级外观面或者二级外观面处一小块雾状光泽很亚圆状或椭圆状东东。此类情况也与模具进胶口大小和成型参数有很大关系,如果是在一级外观面和二级外观面都感觉很明显那就要仔细核对客签样板后再作判定是否NG还是OK。一般来说,都要求生产改善后再生产的。
做过同行都非常清楚这一个词“得失”,也就是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当你想调气纹的时候他们生产技术员会把射胶速度加快冲出气纹,但是这样一做那塑胶半制品胶件的某处夹线又会比刚才的要明显对不上样板也有可能。这里我建议制程品质管控人员,先对好样板后再决定是否让生产技术员调校成型参数。具体的处理方法还是先开出品质异常信息反馈单给生产高级技术员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让他们协助品质处理异常。同时,我们也要知会相关的工程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援到品质这边!
根据产品的不同和客户要求的不同,在某一款塑胶件当中出现了拖伤并未拖高情况下,我们通常是要求生产部门改善后生产。这里也有一个例外:二级外观面或侧面的纹面处整块纹面都拖伤。如果我们品质管控人员让生产技术员改善的话,那就会影响到整个部品的长度尺寸和外观出现收缩现象。
一般纹面拖伤的塑胶件样板品质部的样板管理处都会留有相关的样板的,我们先去看一下再下结论是否真的要改善。当然,也有一种情况是单一一处拖伤出现一条较深拖痕那就要省模了,这时做出来的部品要考量一下能不能出货。但,我认为是出不了货的可以直接判定NG。但我们还是通知到品质助工或者是品质工程师寻求判定。如果是在镶件位,镶针位、、碰穿孔位、斜顶针位、抽心位、模具行位、一级外观面的凸起的标识位有轻微拖伤,只要把拖出胶粉用白布擦干净,那是可以允收的但要要求生产部立即改善后再生产。改善不到情况下,就开出异常单通知到相关工程人员跟进改善此类品质异常。18、披锋
在我的就职的公司中有一些客户对塑胶件披锋要求是这样:比如就以 东芝和京瓷 这两大世界500强的客户来讲吧,他们对我们供应商所供的半成品塑胶件周边上的披锋给出了≤0.15mm就算OK了。在塑胶业成熟的今天,我们同样要考虑到生产中的生产成本,如果所有的胶件有披锋就不行要加工的话,那我们公司就将花大量人力加工披锋,
而且披锋加工也会给我们现场的品质管控带来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存在。比如,披锋加工有压伤或者有压变形的现象流入良品中去,导致二次投诉!它虽然不良率只占了5﹪左右,假如按PPM来计算,那就是很高的不良率了。
以上的5个异常导致塑胶件长披锋的,是不允许的。特别是第一种异常,严重时会导致半制品胶件尺寸NG而无法使用。第2、3、4、5类异常导致披锋的还是要求加工,等做完此单后现场的品质管控人员要及时通知到生产高级技术员进行跟进优化此类披锋现象。
有胶件披锋加工的,那就披伤的异常出现。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二级外观面加工披锋时披伤了的话但没有伤及部品的纹面和组装起来间隙没影响的,是可以允收的。但,如果该部品完全是一个内装件的话,那披伤一点并且不影响组装也是可以嘀!但也有的客户对塑胶半制品披伤的概念也有一定要求,要看客户允收标准来综合判定后出货。
刮花与擦伤制程品质管控中也不会被接受,特别是一些抛光类的模具生产出的产品,在作业员作业时也要求不能积压太多的部品在桌面上,并且在作业台面上还放置防刮花和擦伤的胶垫在上面防止塑胶件刮花与擦伤。另一种情况我们制程的品质管控人员要注意了,当这类产品因其他因素而返工的话,那就要留意刮花与擦伤了。我建议,针对此类产品如果不是有太严重的不良在良品中,就不要要求作业员返工以减少刮花与擦伤的不良品,最好是辛苦一点增加巡查频率多到机台的台面上去控制其他的不良流入到良品中以减少返工。
最后,我们也知道做制程品质管控的工作不要轻易说OK,也不要轻易说NG,更不要轻易去叫生产部门随意调校成型参数去改善现有的品质状况,要多一点咨询相关的工程管理人员,多去核对样板、AOD板、工程板和客签工程样板,更要做到少判定多跑腿向工程方面寻求最佳答案。减少我们自身误判率,提高我们自身工作效率和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