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螺钉、螺母,大家都不陌生,它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统称叫做“标准件”或“紧固件”,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紧固连接成为整体时所采用的机械零件的总称。位于白云区的贵阳白云中航紧固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云中航),就是从一颗颗貌不惊人的小螺钉干起,逐渐成长为年产值过亿元、获评2021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优秀民企。
4月13日,走进白云中航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一颗颗锃亮的螺钉、螺母排着队“蹦”到产品收集箱内。这些产品将被运输到国内多家大型企业,成为飞机、舰船等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高端零部件。
“以前一段时间,公司的年产值都在6500万元左右徘徊,在2019年首次突破9000万元,其后每年都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2021年达到1.6亿元;今年一季度,我们的订单金额就有6000万元左右。”白云中航总经理张耀辉说,作为一家航空制造业的配套服务企业,白云中航茁壮成长,也得益于国家在航空、航天等重大产业上的突飞猛进。
高精度、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众所周知,航空制造业的门槛高,对配件的供应质量也有着严苛的标准。白云中航于2005年成立时,员工只有二三十人,基本都是老式的车床、铣床等机械设备;追溯更远些,公司的前身只是张耀辉的父亲于1998年退休后创办的一个小车间。势单力薄的企业如何“突围”?在发展过程中,白云中航“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用高质量的产品赢得市场和广大客户的认可——
注重技术创新。围绕专精特新发力,在新产品研发、新工艺改造改进等方面探索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研发出高强度抗剪型环槽铆钉、航空快卸螺栓组件等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提高持续创新和盈利能力。采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对原有生产线年就斥资上千万元购入一批数控设备,从硬件上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目前,公司近400台(套)生产设备中,八成以上已实现数字化管理。
加强人才培养。年轻的技术工人进来了,生产一线的老师傅们做好“传帮带”,补上新人实践经验不足的短板,确保工艺流程严格执行不走样,产品质量稳定提升有保障;每年都引进20名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不断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持续夯实技术研发的后备力量;免费提供资金,支持在学历、职业技能等方面有提升诉求的员工进行深造,共享企业发展的红利。
深化产教融合。利用获评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贵州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平台机会,与贵州理工学院等高校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学校把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案例有机融进课程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企业积极邀请相关专家“传经送宝”,帮助解决生产、技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实现校企双赢。目前,白云中航共有44项专利产品,其中有2项发明专利。
“公司从小小的螺钉、螺母干起,现在产品已经扩展到垫片、弹簧、卡箍、电器接头等几十个种类的上千个零件,成为国内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领域多家企业的紧固件定点供应商,员工人数也从原来的二三十人,扩充为今天的300多人,发展态势良好。”张耀辉说,国家明确支持贵州发展以装备制造及维修服务为重点的航空航天产业,这给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白云中航将精益求精抓产品、抓质量、抓发展,为“工业强市”和“强省会”行动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