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所属行业为钢铁行业,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为冶金产品生产、经营、开发,黑色金属矿石开采、洗选及深加工。主要产品有热轧圆钢、螺纹钢、中宽热带、线材、焊接钢管等。经营模式以自产自销为主。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
公司生产的“华凌”牌热轧圆钢通过了德国TUV认证机构IATF16949:2016版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45#、40Cr圆钢荣获国家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是辽宁省名牌产品;锚链用圆钢获英国劳氏船级社工厂认可证书。主要用于机械、汽车、铁路、船舶、石油、化工、锅炉、风电、矿山等领域;具有规格齐全、物理及化学性能稳定,强度高、塑性及韧性好、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包装牢固整齐、标识清晰、规格覆盖广等特点。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区,远销东南亚、中东、美洲、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生产的“菱圆”牌热轧带肋钢筋(螺纹钢)是全国驰名商标和辽宁省名牌产品、首届辽宁省重点名牌产品,是上期所交割品牌;通过了MC冶金产品认证,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和“金杯优质产品”;被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批准为“全国建材推荐产品”;被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评为“工程建设推荐产品”,入选重点工程建筑钢材推荐品牌目录。主要用于房屋、桥梁、道路等土建工程领域。具有物理及化学性能稳定、强度高、塑性好、尺寸精度高等特点。在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601816)、被誉为“中国铁路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秦沈高速客运专线、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东北最大水利工程——嫩江尼尔基水利枢纽、世界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红沿河核电站、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北京奥运场馆、北京西客站、雄安高铁站、雄安新区及周边工程基础建设、亚投行总部、京沈高速公路、大庆油田等国家重点工程及巴基斯坦核电、马达加斯加机场路项目、老挝磨万铁路、尼日利亚拉伊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被广泛使用;出口到蒙古、印度、韩国、印尼、泰国、越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生产的“华凌”牌中宽热带,凭借“天然含钒、光亮、抗锈、省锌、强度高”的优势领先市场,多次荣获全国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金杯优质产品”、辽宁省重点名牌产品和“2022年度中国带钢领导品牌”等荣誉称号。产品广泛应用于摩托车链轮、冷轧、镀锌、焊管、高速公路护栏板、高铁垫圈、农机具耙片、旋耕刀、锯片、链条、剪刀、汽车零部件、光伏支架等对硬度、强度、韧性有特殊要求的制造加工类行业。具有尺寸偏差小,表面质量好,物理及化学性能稳定,S、P含量低,性能稳定,批量组织灵活等特点。市场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及地区。
公司生产的“菱圆”牌热轧盘条(线材)主要用于建筑、机械加工、拉丝等行业。2018年度被认定为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优质产品”。
公司生产的“华凌”牌焊接钢管主要用于石油天然气输送用管、石油套管、油管、低压流体输送用管、机械和建筑结构用管、锅炉用管、汽车传动轴管、带式输送机托辊用管等。在迪拜塔、奥运水立方、鸟巢及其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和首都机场新航站楼、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大剧院、西气东输工程、深圳国际机场等国家重点工程中被广泛使用;远销20多个省、市、自治区,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报告期,全国生铁、粗钢及钢材产量分别为4.52亿吨、5.36亿吨和6.77亿吨,同比分别增长2.70%、1.30%和4.40%。报告期,钢铁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供给弹性释放过大,供大于求矛盾较为突出,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亏损面扩大。钢铁企业积极采取各类应对措施,坚定不移推动节能减碳,坚持不懈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培育新动能,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公司累计产钢279.84万吨,同比降低2.08%;生产铁271.54万吨,同比增长3.76%;商品材279.32万吨,同比降低1.26%。实现营业收入106.89亿元,同比降低16.95%;实现净利润-9,965.10万元,同比降低176.07%。
报告期,公司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重点围绕公司年度工作会议部署,坚决完成“双过半”目标要求,积极应对市场需求放缓、大宗原燃料价格持续波动等不利因素,重点推进生产经营稳定开展、年度重大投资项目依程序进行等工作。
(一)持续深化对标挖潜全覆盖,进一步夯实低成本战略落实落细。为有效应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公司积极采取措施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品率,实现了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目前公司原燃料综合采购价格、生铁制造成本、吨钢材期间费用等多项指标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炼铁系统通过推行标准化、趋势化操作管理提高高炉的把控能力,实现炉况长周期稳定运行。强化原燃料质量管理,合理匹配上下部操作制度,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高炉燃料消耗,不断优化焦炭结构,增加高性价比焦炭用量,促进铁水成本持续降低。炼钢系统不断优化生产组织模式,实现特钢产量最大化;落实极致能效,全力组织铁水直上;紧跟市场节奏,全力组织效益较好的优特钢生产。轧材系统围绕成材率、产品结构优化、能源极致利用强化对标,按照极致订单的要求,实现效益品种产量最大化;努力提高热装率,降低煤气消耗;在满足生产排产、交货期的前提下,控制铸坯库存在合理水平。
(二)精益管理,提效提质,持续推进“研产销用服考核”一体化高效协同。推进制造转型、市场转向、产品升级、技术重建,供、产、研、销协同发力,准确快速切入长周期、大容量、高景气产业赛道。灵敏定价机制高效开展,以点到线、由线至面,全面铺开,促进价格长效进步,产品售价稳步提升;动态优化销售订单,聚焦景气赛道开发、高附加值增量,加价规格、品种增量,高价区域增量,直供比增量等关键营销要素的提升,对营销过程进行跟踪和调整,报告期产品销售实现了产销平,部分营销指标效果创同期最好水平;加强品牌推广,提高企业品牌,完成了面对客户开发使用的“公司产品手册”,视频宣传片、手机微信播报、纸版等系列宣传材料,已投入宣传推广使用,在济南成功召开“2023凌钢优特钢产品推介会”,取得较好推介效果;强化质量异议服务意识,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机制,畅通客户与销售业务、售后及时有效的信息渠道,提高服务水平;实施从高管、中层、主管、骨干人员以及单位到班组各层级的精细化考核,充分释放活力动力。
(三)扎实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和装备升级。积极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制定了降低综合能耗管控方案,从采购、配矿、原燃料质量、生产过程、设备检修等全流程、全方位实施降低能耗管控。以降低工序能耗为抓手,充分利用能源管控平台,进行全工序、全介质能耗指标管控,吨钢综合能耗显著降低。坚持科学论证、规范施工、投资有效原则,推动装备升级改造及绿色发展综合改造工程。
(四)加快数字化进程,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建成投运优特钢大棒数字化项目、中宽带大修改造项目数字化建设、炼钢产能置换数字化项目建设,逐步打造三个数字化车间,逐步形成钢轧智能工厂;建成轧线重要设备数字化智能运维平台,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工作状态,实现在线数据处理和分析,及时进行设备故障自动报警和预诊断;按计划推进超低排放综合管控平台建设。通过年度两化融合复审,继续保持“生产与运营一体化管控能力”。
(五)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公司治理体系建设成果获得高度认可。对外担保、关联交易业务运作规范、风险可控;荣登辽宁省“七连A”纳税人榜单。加强审计监督,风险防范能力稳步提高。
(六)强化安全管理水平,筑牢安全红线。坚决贯彻习总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安全发展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高度警觉的风险意识,强力推进依法治安、依规管理,有效实施深层次、高标准的专业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提升“三管三必须”管理水平,着力推进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真正夯实基层基础管理,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三、风险因素
1、市场风险:2023年,地缘博弈加剧,国际环境持续恶化的迹象没有改变,国内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钢铁行业仍将面临较大的市场波动风险。
对策:深化开展降本挖潜全覆盖,推进低成本战略落实。发挥“研产销用服考核一体化”平台优势,全力推进制造转型、市场转向、产品升级、技术重建。有序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实现产品产线、政策风险:新出台的钢铁冶炼项目备案和产能置换政策,明确钢铁冶炼项目必须先进行产能置换。2021年10月-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明确提出了钢铁等25个重点领域的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并强调要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分类推动项目提效达标、限期分批改造升级和淘汰、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要求,进一步严格钢铁行业能效约束。“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将面临从碳排放强度的“相对约束”到碳排放总量的“绝对约束”,同时还可能面临更多来自“碳经济”的国际挑战,加快低碳转型势在必行,国家环保治理持续加强,公司面临较大的宏观政策调整风险。
对策: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高效推进超低排放和装备升级改造;建立碳资源管理体系和机制,开展全方位碳减排;严格按照省市发改部门要求的“双控”指标,做好预案前置工作,统筹合规调整生产经营计划,科学把握控制节奏,避免“运动式”“急刹车式”管控造成成本增加、效益损失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影响,实现管控达标、影响最小、效益最佳;强化全流程能源效率提升,着力于极限回收、充分循环利用等先进技术措施跟踪,加强对标,深度挖掘余热余能潜力。
3、财务风险:钢铁行业资产负债率仍然偏高,钢铁企业仍是金融机构“两高一剩”严控规模的企业,公司受所处区域影响较大,以及公司与控股股东凌钢集团之间关联互保金额较大,如凌钢集团不能及时、足额偿还公司作为担保方的相关债务,公司存在被债权人要求履行担保责任的风险。
对策:继续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不断优化资金结构和债务结构,提高资金保障能力;继续实施低库存战略,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运转效率,降低资金成本;积极督促凌钢集团在不影响上市公司控制权和经营发展的前提下,采取各项措施逐步降低自身负债,减少对外担保,进一步降低风险;持续关注为凌钢集团提供担保的资金使用情况,若出现违规使用担保资金等情形,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保障自身利益。
4、环保风险:国家对环境污染监管和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公众环保意识持续增强,对企业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和超低排放等相关要求,各级环保部门的督察、检查,钢铁企业将面临能耗“双控”、重污染天气强制停限产等环保风险。
对策:积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使节能低碳与环保治理有机协同,遵循“先进适用、成熟可靠、低碳环保、稳中求进”的原则,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扎实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建设“景区式”工厂;严控能耗总量,降低吨钢综合能耗,推进极致能效,推动公司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公司秉持“自强、诚信、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通过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大力实施产品结构调整,全面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创新与发展中,形成了具有公司特色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公司为核心的凌钢集团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最新发布的“钢铁企业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评估(2022)”中被评估为A级,获评特强综合竞争力钢铁企业。
公司是全国冶金系统首批通过ISO9001-2000标准认证的企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