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雷沃重工将培育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通过开展雷沃工匠评选、雷沃工匠师带徒、以员工名字命名工作室、大国工匠雷沃行、职业技能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倾力打造企业工匠成长摇篮,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10月27日,记者在雷沃阿波斯水稻机厂见到了一线职工宋永志。他是去年底首批评选的雷沃工匠之一。
自从2003年进厂工作以来,宋永志17年来精心钻研焊接技术,小岗位上实现大作为:两年前,他制作的滚筒自动焊接台,代替人工实现自动焊接,一次能同时操作8个焊接枪,焊接一根滚轴只需半分钟,效率提高64倍;2003年至今,他改善气路、滚筒跳动工装、台车梁焊合吊装等多个项目,总数竟达368个
在雷沃重工,像宋永志这样的一线职工还有很多,他们数年如一日,扎根一线、专注本职、精益求精、匠心工艺,成为岗位的佼佼者。
2019年12月,经层层筛选和专业竞赛,宋永志和曾祥伟、张向阳等10名职工成功入选首批雷沃工匠。同时,坊子区总工会积极培育推荐企业工匠人才,宋永志被评选为“潍坊金牌工匠”,王莹莹等4人被评选为“潍坊工匠”。
雷沃重工工会专门列支经费,对雷沃工匠获得者给予15000元奖励,同时给予公司副总监级相应待遇,如享受出差补助、健康查体、话费补助、取暖补助等;每年评选优秀师徒并进行奖励;对技能竞赛获奖者给予1000至2000元不等的奖励
据悉,雷沃重工将再评选10位雷沃工匠,形成20人的雷沃工匠“人才池”。后续每年选拔10名工匠预备人员与前面评选的20位雷沃工匠进行技能和成果比拼,形成能进能出的20名工匠“人才池”。
这是雷沃重工推出的“雷沃工匠五年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他们计划在五年内打造出10个工匠工作室,培养20名雷沃工匠,力争通过雷沃工匠的选育用留,树立产业工人领军人物,用工匠精神去带动公司产业工人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升,用具体行动去激发人才内生动力和企业创新活力。
在雷沃重工,第一间以员工名字命名的工匠创新工作室就是王美全工作室。王美全在公司潜心机械设计和工艺规划,这个90后小伙儿,从2017年5月份至今,先后完成了数字化在线监测、筛面风速测量等多项公司级重大改善项目,获得公司级精益制造改善成果发布会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国家专利6项。
“这就是美全油液加注智能防错系统,可以自主选择加注量、判断加注次数,如果加注不合格,生产线就不会往下一个工序进行,每台可节约2万多元的成本。”王美全告诉记者,发现人工加注油液存在弊端后,自己就潜心研究,最终研制成功了这套改善工艺。
允许他们犯错,给他们创新的空间和舞台。雷沃重工尊重每一位有想法、肯钻研的一线职工。“没有公司给我们的支持,也就没有我们一项项创新项目的落地。”王美全对公司深怀感激。
在研发的道路上,他也一直在努力:自主研发的轮式收割机在线监测系统、自动保存监测结果等,共计节省外购成本66.2万元;开发的“激光对中仪”和“压感式挠度计”,填补了行业空白
雷沃重工依托朱晓岩劳模工作室、王美全工匠创新工作室等平台,为创新和技能人才搭建了一个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阵地,也成为他们在企业发挥作用、展示才能的发展平台。
下一步,雷沃重工在各厂区将继续进行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建设,探索雷沃工匠工作室管理规范和制度,凝聚工匠精神价值取向。
走进雷沃阿波斯集团轮式机工厂车间,雷沃工匠张向阳正在给他的三个“徒弟”讲授他的拿手绝活:如何用肉眼辨别螺栓的型号,紧固螺栓时如何通过手感达到螺栓紧固要求。
手把手教授技能,面对面授业解惑,以一带三,形成雷沃工匠“雁阵群”,这是雷沃重工放大工匠效应,创新实行的1个雷沃工匠+3个徒弟的工匠培养新模式。
“光靠他们不行,必须让工匠精神后继有人。”为保持雷沃工匠人才池的活力,他们充分发挥好工匠的传帮带作用,把那些潜力好、培养价值高的徒弟,力争将他们培养成下一个“雷沃工匠”。
把入职时间短且成长较快的一线员工,储备为多能工人才,保证了企业技能人才不断档,激发了人才学习进步活力。
“王俊合师傅给我们3个人制定了培养内容和计划,亲自给我们传授焊接技巧,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进步很快。”雷沃工程机械集团工人孙明明说。“他们不仅在他善长的专业和技能上给我指导,还能结合我自己的特点,帮我提升综合能力,争取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在坊子区总工会的协调下,雷沃重工还连续3年举办大国工匠雷沃行活动,先后邀请大国工匠张冬伟、宁允展、王树军以及世界技能大赛冠军袁强来企业授课交流、现场指导,激发一线产业工人的学习热情。
“如何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关系到雷沃重工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良好环境,打造企业创新文化,搭建职业技能提升平台,进一步塑造工匠氛围,才能让人才如鱼得水。”雷沃重工工会主席韩林告诉记者。